区块链技术自2013年以太坊白皮书发布以来,至今已走过10年路程。作为一项颠覆性新技术,区块链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,被视为能重塑信任机制、革新商业模式的利器。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失望,一些备受瞩目的应用项目相继夭折,行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当初的预期。
面对区块链的现状,我们不能操之过急、妄自菲薄,也不能固步自封、放弃探索。有必要保持理性客观的认知,审视自身问题与不足,同时在务实方面加大作为,方能为区块链寻得适当的落地路径。
回顾区块链发展历程,存在一些主观失误值得汲取教训:
一是生搬硬套了"币圈"的技术思路,未能因地制宜地调整;
二是价值主张定位片面,过度强调"去中心化",忽视了与现实社会的融合;
三是纠结于"有币无币"这一初级议题,延误了真正关键的实践探索;
四是对"通证"这一核心优势认识不足,发挥潜力有限;
五是缺乏隐私保护的行业实践标准,成为落地的硬伤。
要摆脱这些困扰,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首先是理性定位,将区块链视为解决特定信任问题的工具,而非彻底推翻现有秩序的武器,与传统架构融合共生才是正道。
其次是积极推动监管数字货币在链上应用,切实形成用户身份和合规场景,为区块链应用奠定坚实基础。
再者是深化对"通证"的认知,发掘其作为信任载体的独特价值,但不可走向"万物皆可通证化"的极端。
同时,要将隐私保护问题置于重要位置,在全行业范围内达成共识,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。
此外,金融、贸易、支付等领域应作为突破重点,发挥区块链在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优势。
最后,要考虑如何为用户采纳区块链方案设置恰当激励,跳出"自娱自乐"的困境,主动拥抱主流市场。
总的来说,区块链仍在起步阶段,需要我们保持开放心态,勿过分苛求,同时理性认知不足,积极作为、扎实推进,方能续写这一新技术在现实世界落地的新篇章。